从大学的共时性存在来看,其文化性格则具有特殊性。大学不仅是实现人类基本求知意志的学术组织,也是被赋予了社会责任的国家机构。自中世纪以来,大学先后经过了“象牙塔”、“研究所”、“服务站”三个具有典型特色的发展阶段,至今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核心组织,扮演着重要的公共角色。 鉴于国家间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体制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各国大学所扮演的公共角色不尽相同,其文化性格也自然有所差异。大学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器官,是知识发展与科学创新的策源地,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程度提高的动力之源,因此其文化具有民族自觉性和社会引导性。 正如英国哲人霍尔丹勋爵所说,“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大学的文化性格与民族性格不可分离,如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知识价值观塑造了法国大学的风骨;深邃的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康德哲学催生了德国大学的自治观念;悠久的博雅教育传统和经验主义哲学观则赋予了英国大学的学术尊严。 由此可见,大学的文化性格还取决于大学之人的文化传统。
天津家教网
上一篇:
“八项规定”彰显务实新风
下一篇:
对大学文化性格的解读(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