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学的深厚传统和中心地位,对其文化性格的解读应当从不同角度进行。
首先,作为知识生产中心和学术研究场所的大学需要从历时性角度来分析其内在性格;其次,大学还是国家教育组织和社会核心机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共时性的视角下思考其外在身份。
从大学的历时性发展来看,其内在的文化性格具有普遍性。
首先,这源自于一个历史事实:大学脱胎于中世纪欧洲的修会学校,是教会传播宗教思想、培养人才的机构。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古典文明的衰落和北方蛮族的破坏而长期文化黑暗、社会动乱,为了拯救欧洲文明,同时也加强自身的精神统治,基督教创建了当时唯一的教育机构——修会学校,旨在通过传授知识和研究经典完成基督教义的广泛传播。
由于基督教的世界精神和神学研究超越世俗的文化特性,中世纪大学初步奠定了求知无国界、研究无藩篱的文化性格。
58天津家教网
上一篇:
对大学文化性格的解读(2)
下一篇:
天大艺术特长生网报工作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