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育儿没信心 九成多人有困惑
请家教热线:
13752559398
首页 > 中国家长育儿没信心 九成多人有困惑

如今,生孩子难,养孩子也难。中国父母几乎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只要是花在孩子身上,再多的付出都觉得值得。然而,生儿育女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命时报》进行的一项超过1.8万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国父母育儿信心不足,一些调查结果令人深思。

91.7%的家长育儿有困惑

调查发现,49.0%的人在育儿中偶尔感到困惑;42.7%的人经常感到困惑,仅8.3%的人不曾困惑。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何会有这么多的父母被育儿问题困扰?

武汉大学(微博 招生办)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认为,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虽然现在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多了,但真正“学以致用”时,却不得不面临“不对症”的难题。二是即使家长掌握了正确的育儿方法,也往往会因各种原因大打折扣。就拿简单的孩子厌食问题来说,杨健认为,科学的应对方法是“硬心肠”:等孩子玩累了再想吃时,家长可以板起面孔说:“对不起,现在没有了,等下顿饭吧!”但多数中国家长做不到这一点。

此次调查还发现,孩子在性格方面出现的问题是最令家长发愁的,占27.4%,其他依次为“安全”(21.7%)、“健康”(20.7%)、“教育”(18.6%)、“生活”(9.4%)等。在杨健看来,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目前的育儿现状。有句话说,性格决定人的命运,而这些都是在人生的早期决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

抚养孩子,家长最操心啥

父母的育儿烦恼,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最令家长操心的又是哪些问题?本报详细调查发现,人身安全、不好好吃饭、生长发育不正常、不清楚如何开发早期智力、内向等问题,在安全、生活、健康、教育、性格这5大方面中各居首位,让父母最操心。

拿安全来说,家长们最为关心的是人身安全,占65.0%;紧随其后的是“食品安全,尤其是奶粉安全”,占27.9%;其他如装修、奶瓶及玩具等用品安全问题,加起来不足1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近年来,幼儿伤害事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危害人身安全的事件屡有发生。作为家长,一定要尽早给孩子“树规矩”,利用讲故事等方法,反复强调攀高、玩儿火等行为的危险性。此外,频频曝出的奶粉及婴幼儿用品质量问题,确实令家长们对食品及用品安全信心下降。

在生活方面,吃饭这件简单的事,竟令36.1%的家长头疼,位居首位;其次分别为老爱哭闹(17.3%)、玩得不开心(17.1%)、睡不好觉(10.5%)等。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儿科主任姜之炎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胖墩、性早熟等诸多健康问题,偏食、爱吃快餐、喝可乐、不吃蔬菜等坏习惯比比皆是。除脾胃不好等可能与疾病相关需及时治疗外,关键在于要纠正孩子错误的饮食习惯,这需要父母做好榜样,以及花心思引导。

在健康方面,40.0%的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生长发育不正常,如个子不高、太瘦或太胖等”。其次分别为:“常见病如发烧、感冒、腹泻、过敏等”(30.3%);“健康知识不足,怕带不好孩子”(13.9%)。华中科技大学(微博)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罗小平认为,虽然孩子发育有个大概的时间表,但也因人、因抚养方式而有所不同,父母对此不必过于恐慌,但需要掌握一些大原则。健康和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要想孩子长得好,控制饮食是第一步,要少吃高油、高脂肪食品及少喝碳酸饮料。

早教、隔代教育引焦虑

本次调查还发现,在教育方面,33.3%的受访者最担心早期智力的开发问题。“这种焦虑是完全没必要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张明红表示,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并让他们接受“适宜于发展”的学前教育,是世界公认的理念。能背几首唐诗、念几个英文单词真的不重要。研究证实,在人的智力发育过程中,有一个最佳的学习期,在合适的年龄段接受合适的教育更关键。现在不少幼儿园开设了各种学习班,这反而可能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影响求知欲。

颇具中国特色的“隔代教育”也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少困惑。25.8%的人害怕“家人教育观念冲突,矛盾多”,17.2%的人担心“孩子由长辈或保姆带,不利于成长”。数据显示,上海0—6岁的孩子中,50%—60%是隔代教育,北京的这一数据更是高达70%。隔代教育的好处在于能保证大人陪伴孩子的时间,祖辈们育儿经验相对丰富,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老人在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落后的可能。杨健表示,这就要求大家在原则性问题上必须协调一致,如果孩子犯错误,必须达成“统一战线”,否则孩子很难形成“是非观”。

在性格方面,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内向”,占25.5%;“没耐心”位居其后,占21.9%;其他依次为“不懂感恩”(18.0%)、自私(15.5%)、霸道(7.9%)、娇气(5.6%)。杨健认为,大家对“内向”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很多时候,内向并不是胆小怕事的表现,而是孩子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时的自我保护本能。况且性格的内向和外向并无优劣之分。张明红补充道,6岁以下儿童的特点就是先满足自我,再满足他人,不知感恩并非孩子的道德问题,因此不必为他的“不懂感恩”而烦恼。在接受正确的成长教育和人格逐渐完善后,孩子会慢慢懂得感恩。家长最应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出一个快乐活泼、自信独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上网求助最常见

从调查不难看出,绝大多数中国父母对育儿信心不足。那么,遇到育儿困惑时,大家最常用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最受欢迎,52.6%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项;22.3%的人表示会咨询同事、朋友等;13.5%的人会阅读书籍、报刊等;向长辈取经的,仅有3.8%。

在张明红看来,这几种途径各有利弊。网络信息量大,但纷繁复杂、难辨真伪;长辈虽经验丰富,但在青年一代看来,很可能过时了;书籍、报刊查找起来较麻烦;朋友、同事的育儿经沟通方便,但难免片面。

“孩子就如同一把等待打开的锁,家长需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那把钥匙。”张明红表示,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性格形成可能都存在差异,要想解决育儿中的困惑,最关键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家孩子的特性。

遇到困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寻找最权威的解决之道。比如健康、就医问题,一定要以医生的建议为主;教育、心理方面,则应请教育儿专业人士。当然,多参加一些正规机构举办的育儿讲座、培训等,及时给自己“储备知识”也很重要。在挑选书报或上网查资料时,一定要注意作者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看其是否从事过专业的学前教育及研究、是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保护过度,影响孩子一生(时评)

九成多中国父母在育儿中遇到困惑,这个数据本身并不奇怪,但其中隐含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注意到,在教育方面,有1/3的人为如何开发孩子的早期智力犯愁,43%的担心与理念相关。实际上,中国人在育儿理念上,最急需改变的就是对孩子保护过度。

孩子“会什么”往往是家长最关心的:会唱几首歌,会画几幅画,会认字,会背唐诗……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父母们炫耀和比较的资本。但家长是否想过,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作为一名关注儿童发展的研究者,我发现,独立性缺失成为中国儿童最严重的问题。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中国家长保护过度。

孩子明明可以自己吃饭了,却偏要追着喂饭;孩子想要出去玩,家长担心外面的环境太脏太乱;孩子一表示异议,就被说成“不乖”,剥夺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很多家长会委屈地抱怨说:这正是我爱他的表现呀,我怕他受伤害。殊不知,孩子能做的不让做或者帮着做,这种过度保护是一种不理智、不科学的爱,这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进而影响他的一生。比如,在小时候会导致他无法适应新环境,缺乏自理能力;长大后,他可能学习成绩顶呱呱,动手能力极差;步入社会了,他依然会对父母过于依赖,责任心、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从全球来看,中国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最大的。这种单向的无以复加的爱,也会导致孩子缺乏感恩之心。中国式育儿急需理性的、科学的爱,中国家长应该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把紧紧抓牢的手放开,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

www.58tjjj.com  编辑



上一篇: 怎样给孩子安排有意义暑期生活   下一篇: 当今高考“状元榜”还有多少意义

 周末时间不浪费,孩 ...
 天津艺术类考生数学 ...
 天津在校硕士生上门 ...
 天津大学生上门一对 ...
 天津58家教网教员 ...
 天津在校优秀硕士生 ...
   中小学课程类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奥数
   语言外语类
 韩语 德语 法语 日语 汉语 俄语
   音乐艺术类
 钢琴 小提琴 电子琴 萨克斯 吉他
大提琴 打击乐 单簧管 古筝 美术
   体育益智类
  网球 羽毛球 乒乓 围棋 国际象棋
   服务以下地区

   包揽名校师资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58家教网 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